• 马云霞 推动教学创新打造一流课程

    甘肃省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于2021年1月启动,经过各高校选拔推荐,共计有22所学校的96组个人或团队获准参加省级比赛,其中文科组有45组个人或团队、理工科组有39组个人或团队、思政组有12组个人或团队参赛。兰州理工大学多名教师在此次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其中,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云霞老师带领的团队荣获思政组一等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负责人马云霞,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主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甘肃省一流本科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负责人。主要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马云霞老师一起参加甘肃省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团队核心成员有张军成副教授、饶旭鹏教授、高瑛副教授。最终必不辜负你们的全力以赴“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优异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位优秀的团队成员,参加甘肃省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团队成员,都是长期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的骨干力量,从2016年以来参与录制了大量教学微视频,共同设计制作了课程教案和课件。他们同马云霞老师协同配合,共同完成了此次竞赛所需材料,竞赛所取得的成果是整个团队的荣光。赛前准备工作较多,参赛需提交两个学时的课堂实录、一份4000字的教学创新成果报告、15分钟的现场教学创新设计汇报(及教学大纲等材料)。其中难度最大是两个学时的课堂实录,这项作品要求不可剪辑,录制的视频所反应的均为真实的课堂情况,这便要求老师不仅对课堂内容十分熟悉还要有一个完善的教学设计。“完整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更是对整堂课师生“教”与“学”各个环节和活动的贯通设计,如何让教学各个环节有效服务于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要始终置于首位的问题。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更有深度和针对性,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更加投入、有成效。”做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为录制这两个学时的课堂实录增加了难度,但无论遇到了怎样的困难,老师们也都相互协作、克服困难,在省赛中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省赛团队荣获一等奖,接下来马云霞老师将带领着团队参加全国赛,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团队成果。一点一滴终积水滴石穿之力马云霞老师的团队成员不仅在竞赛中大放异彩,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难掩他们认真的光芒。团队在推行教学改革时根据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长和听课特点,整理所有章节内容和逻辑,全面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并将其纳入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引导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启迪和思想政治引领。马云霞老师说:“这项工作打破了以往我们思政课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固有模式,我们希望让学生的所思所想在课堂上能够呈现出来,并且让学生的所思所想能够充实到我们课堂的教学内容中去。”不仅如此,为了提升教学实效性,团队从2016年以来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和兴趣,帮助刚入校门的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另外,推动思政课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相融合,可使教学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更好的帮助学生主动、深入的学习。“这样的方式使学习更加有深度,就不只是听老师讲,而且老师还必须听学生说,或者老师必须知道你是怎么去思考的。”无论是准备课堂互动,还是推进混合式教学,老师们走的每一步都很扎实,设计时的每个小心思都围绕 “学生怎样才会更好的接受知识”展开,这份纯真的育才之心以及认真备课的态度终不会被辜负。精益求精 团队始终在路上在提到下一步的规划时,马云霞老师说会继续深化混合式教学改革,努力将其提升到新的高度,即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设计,毕竟“可以连接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个科学完美的设计,是整个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灵魂所在。”其次,老师还提到希望老师们可以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我们不只是在给学生教知识,我们更是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这个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只是站在给学生传授知识这个角度上,那我们的课程可能永远都是灌输式的,老师讲学生听就行了,但是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去思考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这不只是引导学生主动学,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去深入去思考问题,这可能是我们下一步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去大家去探讨,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对于团队提升方面,马云霞老师提到“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稍微少一些,可能以后我们要做的话,就是做一些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可能这方面是我们团队亟待去突破的一些东西。”“还会进一步提升我们教学研究的成果水平,如果这个能再去突破一下的话,我觉得申报甘肃省教学团队就更有底气了。”可以说成功申报甘肃省教学团队是老师们努力的一个方向,老师们也希望可借此次教学创新大赛,进一步提升团队整体教学能力,为申报甘肃省教学团队奠定良好的基础。老师们从未停止前行,始终在寻找着更好的自己。(兰州理工大学大学生记者团)

  • 这里有我最好的青春

    张福超,男,江苏徐州人,中共党员,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2016级建筑学学生,担任设计艺术学院党务中心副主任、班级学习委员职务。连续四年成绩居班级前二,综测前三。曾获甘肃省省三好学生一次,校三好学生三次、国家奖学金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校一等奖学金两次、华成奖学金一次。获2020年津西杯高校学生钢结构创新大赛二等奖,第八届中国梦乡村书院设计三等奖,国青杯三等奖,金城杯优秀奖等专业奖项。现已推免至重庆大学。不远千里 力学笃行对于即将毕业的张福超来说,在兰理工的五年青春是不可抹去的奋斗经历、是孜孜不倦的求学之旅。五年前,一纸兰州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让张福超从江苏前往兰州这个陌生的城市,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张福超用“行千里致广大”来描述自己的选择。行千里方致广大,三千里求学之路让张福超深有所获。大一至大四张福超的成绩稳居班级前二,综测成绩名列前三。抓住课堂是张福超认为学习的第一要义,老师每一次的讲解,张福超都能印在脑海里,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把老师讲述的内容融会贯通。所以他每次都会坐在班级的第一排,这样即使没有被叫起来提问,和老师也会有更多交流,时间长了思想上就会有碰撞,更容易把他带到这个问题中,然后可以更加轻松地学到更多知识。他说:“只要听好每一堂课,到最终结课的时候,自身就能形成一个初步的体系,最后考试复习就会没有那么没头绪,这样才能考出好成绩。”一个好的学生总会有一位好的老师指引,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专业设计》这门课程,张福超说:“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接触的都是一些基础性的设计,并未真正接触到建筑设计,直到上了赵老师的课,自己对建筑设计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如果说大一大二的两年是张福超对建筑情感的萌芽阶段,那么赵老师指导的时期便是开花阶段。张福超说:“赵老师会真正尊重学生的想法,每次我都会有三个方案,赵老师并不会全盘否定,总会保留一个较为不错的方案,并沿着这个最初的想法发散、引导你完善到最好。”赵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对我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正是这样一次次的引导和鼓励,让他在自己的设计方向上一步步成长,一步步优化……赵老师不仅仅是张福超学习上的引导者,也在为人处事方面时刻影响着他,让张福超形成了更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磨璞砥砺,以致远大为人谦逊,彬彬有礼。张福超在与同学的相处中,都始终报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他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东西,集中每个人的长处便能让一个团队更加凝聚,这样自己也能学习到每个人的优点,让自己多增加知识与能力。”在18年的调研中,张福超和团队参与了校史展览馆的空间改造,在这次竞赛中,面对沿海发达地区的学子,张福超也时刻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他相信,只要积极与团队合作,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一定会发挥最好的水平,最后他们也取得了优秀实践团队的荣誉。大学期间,张福超除了参与竞赛之外,还积累了不少实习经验。2020年11月,张福超在成都的西南建筑研究院实习,在实习期间,张福超接触到老旧小区改造等设计方案,以及一些精细化的 ppt制作。这些经历都对他的专业有着很大帮助,也正是因为他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大四下学期就确定了自己保研的道路,尽管也纠结过早放弃考研是不是没有给自己留退路,但是他始终对自己有信心,并努力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最后成功的保研了重庆大学的建筑系。张福超常说:“随时保持60分的谦逊,90分的状态,把剩下的10分交给未来。”五年的青春即将结束,提到兰州理工大学,张福超说:“首先,这是给了我太多机会的母校。在这里,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认识了优秀的老师。这也是见证我青春奋斗的地方,无论到哪里,兰理工的五年都是我人生最宝贵的回忆。”毕业是新的启程,今年的九月,张福超将会以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身份继续学习。虽然依旧距家千里,但他还是坚信,行千里致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