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家喻户晓到冷清坚守,兰州鼓子怎么了?

      作者简介: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文化遗产法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历史学本科、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律史学博士,美国东德克萨斯浸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文化遗产法学、敦煌法学及阳明心学研究,担任甘肃兰州王阳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凤凰网甘肃频道特约评论员、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理事、甘肃省法学会敦煌法学研究会理事。主持教育部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荣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兰州鼓子原称“鼓词”或“鼓子词”,是甘肃的主要曲种之一,作为流行于兰州当地的一种汉族民间曲艺瑰宝,曾是家喻户晓的文化娱乐形式。兰州鼓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唱腔优美、韵味悠长的特点,内容上通常以丰富的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等做素材,兼有文学与艺术的双重美感。  兰州鼓子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曲艺形式,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兰州传统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受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流行文化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兰州鼓子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与失传危险。  兰州鼓子目前保护与传承现状到底如何?为全面掌握兰州鼓子保护与传承现状,作者对兰州鼓子传习所和设在兰州非遗馆内的兰州鼓子传承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访谈鼓子协会负责人及艺人,并就“兰州鼓子保护与传承”这一问题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调查数据。根据调研,现对兰州鼓子保护传承现状做以下介绍。兰州安宁区兰州鼓子传习所  兰州鼓子安宁传习所位于安宁区文化馆,是2011年兰州市命名公布的第一批传习所之一,该所的负责人是兰州鼓子国家级传承人魏世发。传习所的传习活动于每周三、周六、周日的下午举行,参与者约十五人至二十余人,年龄在四十岁至七十岁左右,传承曲目主要以兰州鼓子的代表性曲目为主。除此以外,参与者还积极参加各地鼓子联谊演唱活动,包括在兰州大学等学校举行的“兰州鼓子进校园”活动以及安宁区桃花会期间的演出活动等。魏世发认为:兰州鼓子传承主要以家庭传承方式为主,传承途径狭窄,传承人青黄不接;兰州鼓子用兰州方言演唱,不容易学;兰州鼓子以坐唱、轻唱为主。这些因素限制了兰州鼓子的传承与发展。兰州七里河区郑家庄兰州鼓子传习所  兰州鼓子郑家庄传习所每周参加演唱活动的艺人有二十余人,这些艺人还同时积极参加兰州地区的鼓子调演、联谊活动。负责人郑永谨出生于鼓子世家,2007年创立了七里河区鼓子协会,目前成员有七十人左右;会员平均年龄六十岁以上,最大的有八十多岁,最小四十多岁,有女性成员三人。协会活动场所由艺人提供,每周四、周日下午聚会演唱。调查显示,七里河区兰州鼓子发展与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艺人老龄化问题严重、技艺传承后继乏人、政府补贴经费不足等等。兰州皋兰县水阜乡兰州鼓子传习所  在对皋兰水阜乡兰州鼓子传承现状的调研中,主要对水阜乡文化站站长宋辉祖和其他老艺人进行了访谈,细致了解了水阜乡兰州鼓子传承的历史、现状与困境。2011年,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水阜乡设立了兰州鼓子传习所,国家级传承人陈增三为兰州鼓子水阜传习所负责人。水阜共有五个民间自发的鼓子协会,每个协会集中了十五人左右的兰州鼓子爱好者,全乡鼓子艺人和爱好者约七八十人。2012年5月,该传习所开设了兰州鼓子学校,现有中小学生20余人利用课余时间在传习所学习兰州鼓子。此外,成立于1983年的水阜金城古乐兰州鼓子艺术团在兰州鼓子的传承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兰州皋兰县什川镇兰州鼓子传习所  兰州鼓子什川传习所负责人魏周全,组织皋兰县什川镇范围内的鼓子艺人和爱好者约五十人,从每年的十一月开始到次年三月的农闲时节在村委会活动室进行演唱活动,四月份还会在家开办为期一月左右的农家乐活动,与此同时还组织兰州鼓子艺人积极参与省市各地节庆的演出活动。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兰州鼓子保护基地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活态化地展示了兰州市四个国家级、十六个省级、一百六十多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2年7月,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内闲置的兰州鼓子保护基地在兰州鼓子国家级传承人陈增三的积极争取下,每周二、周六作为鼓子爱好者的演出场地,每次参加人数约二三十人。  根据以上调查可知,目前的兰州鼓子艺人主要聚集在皋兰县什川镇、皋兰县水阜乡、兰州市七里河区、安宁区、榆中县等地,艺人人数三四百人左右。2015年1月,为大力推进兰州鼓子传承工作,兰州鼓子各传习所联合筹建“兰州鼓子艺术团”。该团体是由兰州鼓子名家及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兰州鼓子艺人所组成的民间表演团体,艺术团不仅要表演相关曲目,还要向青年人传经授艺。  据统计,兰州鼓子在繁盛时期曲目有数千种之多,而且其中多为古典曲目。解放前后还有一百多种曲调的兰州鼓子,如今却仅剩下六十多种。因很多曲调传承艺人年事已高,该项艺术瑰宝的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严峻局面。值得庆幸的是,在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于2011年开始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兰州鼓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法律依据。兰州市于2012年分别在安宁区、七里河区、皋兰县水阜乡、什川四地设立了兰州鼓子传习所并给予经费支持。

  • 何佳:艰苦奋斗科技报国

      在祖国的西部边陲,坐落着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罗布泊。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那天,风在吼,马在叫,全体中华儿女无不为之沸腾!中国人企盼这场胜利已久,终于在那天随着一声巨响,我们有了保家卫国的国之重器。  五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如今的罗布泊已经恢复了昔日的安宁与平静。但是,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半个多世纪前的无数科学技术工作者是有着多么强烈的爱国热情与坚韧不拔的昂扬斗志!无数的日日夜夜加班加点,数不清的计算和验算,只为我们国家能早一天拥有自己的核武器。书桌是他们的战场,铅笔和橡皮是他们的武器,无数科学家前辈们用自身所学,投入到科学技术这场影响深远的无形战争中。一张张摞成小山一样高的手绘图纸,一页页反复验算精益求精的计算手稿,前辈爱国科学家们以崇高的使命感和满腔爱国热血,成就了共和国的大国重器。他们永远是我们青年一代人的榜样!  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步入新时代,国家为我们青年一代创造了更好的科研条件,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爱国科学家们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科技报国。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青年一代更应该扛起身上的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扎实掌握科学研究本领,下大力气进行科学技术攻关。并且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尽快突破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将国家需要和个人理想相结合,在实现国家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青年一代的才华和智慧!  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是成才之基。人的一生很短,从弱冠之年到苍苍白发,弹指一挥间。但是人的一生也可以很长,只要我们青年一代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理想,以青春之我,书写爱国之情,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伟大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去。认认真真听好老师讲的每一堂课,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次科学实验,仔仔细细总结每一次实验数据,不断攻坚克难,勇攀学术高峰,为祖国腾飞和人民幸福做好科学技术的保驾护航。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青年一代会谨记党的教诲,听党话,跟党走。要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为己任,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用自身所学为党分忧,为国尽责,走好我们青年一代的人生路,让爱国主义的旗帜在内心迎风飘扬!